

如何理解本来成佛
众生本来成佛 众生皆有佛性,这一陈述并无分歧。众生本来成佛,这一陈述争论颇多。那么佛经原文如何? 【众生皆有佛性】佛经原文如下:所谓印者。一切众生悉有佛性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240部《大方等大云经》 【众生本来成佛】佛经原文如下:善男子,此菩萨及末世众生,修习此心得成就者,于...


如何理解是一法界
众生境界即佛境界(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) 尔时,世尊告慧命舍利弗:“此甚深义,乃是如来智慧境界,亦是如来心所行处。舍利弗,如是深义,一切声闻、缘觉智慧所不能知,所不能见,不能观察,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?唯有诸佛如来智慧,乃能观察知见此义。舍利弗,一切声闻、缘觉所有智...


二谛世俗谛胜义谛
二谛世俗谛胜义谛 菩萨摩诃萨谛善巧者,复有三种。何等为三?一者、世俗谛,二者、胜义谛,三者、相谛。舍利子,世俗谛者,当知乃至世间所有语言、文字、音声假说,如是等相名世俗谛。胜义谛者,所谓若于是处尚非心行,况复文字而能陈说?如是等法名胜义谛。相谛者,所谓诸相即是一相,如是一相...


如何理解诸法皆空
何谓诸法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0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,具寿善现白佛言:“世尊,何者是一切法?而劝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一切法,皆无所有,无碍无著,应学应知?”佛告善现:“一切法者,谓善法非善法、有记法无记...


淫欲本空烦恼即空
淫欲本空 问曰:白衣有妻子,淫欲不除,凭何得成佛?答曰:只言见性,不言淫欲。只为不见性,但得见性,淫欲本来空寂,自尔断除,亦不乐着,纵有余习,不能为害。何以故?性本清净故。虽处在五蕴色身中,其性本来清净,染污不得。法身本来无受,无饥,无渴,无寒热,无病,无恩爱,无眷属,无苦...


十二因缘苦集灭道
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。行缘识。识缘名色。名色缘六入。六入缘触。触缘受。受缘爱。爱缘取。取缘有。有缘生。生缘老死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343部《坐禅三昧法门经》 谓无明缘行。行缘识。识缘名色。名色缘六处。六处缘触。触缘受。受缘爱。爱缘取。取缘有。有缘生。生缘老死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...


若离因缘则无业报
若离因缘则无业报(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非第一义) 佛告阿难。非处法者。谓身口意造不善业。而获所乐善果报者。无有是处。若身口意造诸善业。而复获于不善报者。亦无是处。言是处者。谓身口意造诸善业。而获所乐胜妙果报。斯有是处。若身口意造不善业。而获所感不善果报。亦有是处。又复阿难。言...


如来藏之常乐我净
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善男子。一切众生。常于法界妄生分别。而法界性实无分别。……一切法界实无有身。实相之相毕竟真实。是名如来。无量无边不可思议。诸大功德之所成就。如是身者。即是诸佛真法身也。其义甚深不可思议。如来法界深邃幽远。……如来法身不名肉身。佛身金刚非破坏身。成就具足无量...


当依无我如来之藏
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善男子。一切众生。常于法界妄生分别。而法界性实无分别。……一切法界实无有身。实相之相毕竟真实。是名如来。无量无边不可思议。诸大功德之所成就。如是身者。即是诸佛真法身也。其义甚深不可思议。如来法界深邃幽远。……如来法身不名肉身。佛身金刚非破坏身。成就具足无量...


夫如来者即是法身
如来法身非修非作自然圆满 善男子,一切如来、应、正等觉,不可以色身见。夫如来者,即是法身。善男子,如来法身,即是诸法真如、法界;真如、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,如来法身亦复如是,无来无去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399卷...


毕竟无证亦无证者
毕竟无证亦无证者 舍利弗,我以世俗因缘假说有我,非第一义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090部《佛藏经》 佛告善现:“我以五眼如实观察,决定无我实能证得无上菩提,安立有情三聚差别。然诸有情愚痴颠倒,于非实法起实法想,于非实有情起实有情想;我为除遣彼虚妄执,依世俗说,不依胜义。”——乾...


生死涅磐三乘菩提
如何看待生死涅磐 所谓妄认四大为自身相……由妄执故……妄有轮转生死、妄见生灭、妄见流转……生死解脱都无所有皆毕竟空 佛经原文如下:云何无明?善男子,一切众生从无始来,种种颠倒,犹如迷人四方易处;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,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。善男子,空实无华,...


正确认知发菩提心
菩提实不可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 佛告思无量义菩萨:“善男子,菩提心者,非有非造离于文字。菩提即是心,心即是众生。若能如是解,是名菩萨修菩提心。菩提非过去、未来、现在,如是心、众生亦非过去、未来、现在,能如是解名为菩萨。然于是中实无所得,以无所得故得。若于一切法无所得...


如何理解众生无尽
是名众生实无众生(菩萨众生皆是幻化) 舍利弗,即此法身,过于恒沙无边烦恼所缠,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,波浪漂流往来生死,名为众生。舍利弗,即此法身,厌离世间生死苦恼,弃舍一切诸有欲求,行十波罗蜜,摄八万四千法门,修菩提行名为菩萨。复次,舍利弗,即此法身,离一切世间烦恼使缠,过一...


时空名相唯假施设
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:“善男子,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,未得信心者,于无上道甚深之法,喜生疑怯。我尝以巧便,宣显实义而安慰之,令离怯弱……所谓钝根小心众生,闻无上道最胜最妙,意虽贪乐,发心愿向,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,要须积功广极,难行苦行,自度度他,劫数长...


执著成佛是执著么
决定无我实能证得无上菩提(本来成佛) 佛告善现:“我以五眼如实观察,决定无我实能证得无上菩提,安立有情三聚差别。然诸有情愚痴颠倒,于非实法起实法想,于非实有情起实有情想;我为除遣彼虚妄执,依世俗说,不依胜义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524卷...


如何看待诸佛国土
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 阿难,有此四魔、八万四千诸烦恼门,而诸众生为之疲劳,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,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。菩萨入此门者,若见一切净好佛土,不以为喜,不贪不高。若见一切不净佛土,不以为忧,不礙不没。即于诸佛生清净心,欢喜恭敬,亦无有也。诸佛如来,...


如何看待娑婆世界
娑婆世界意为堪忍 娑婆世界,意为堪忍世界。如何理解堪忍二字?不妨来看看佛经原文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部《大宝积经》第58卷:(娑婆世界亦称堪忍世界) 尔时,北方去此过六万三千佛刹,有世界名常庄严,彼现有佛号娑罗起王。……佛言:“善男子,于此南方过六万三千佛刹,有世界名娑婆...


如何看待佛教神通
佛言:……善现,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,应自起菩萨神通,亦教他起菩萨神通,恒正称扬起菩萨神通法,欢喜赞叹起菩萨神通者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324卷 时,文殊师利菩萨普告众言:“诸仁者,若诸菩萨住四种行,则能成就一切善法。何等为四?一者、持戒,二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