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
如何理解本来成佛

  • xueforen
  • Nov 29, 2021
  • 11 min read

Updated: Dec 1, 2021


 

众生本来成佛


众生皆有佛性,这一陈述并无分歧。众生本来成佛,这一陈述争论颇多。那么佛经原文如何?


【众生皆有佛性】佛经原文如下:所谓印者。一切众生悉有佛性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240部《大方等大云经》


【众生本来成佛】佛经原文如下:善男子,此菩萨及末世众生,修习此心得成就者,于此无修亦无成就,圆觉普照,寂灭无二,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,犹如空华乱起乱灭,不即不离,无缚无脱,始知众生本来成佛,生死、涅槃犹如昨梦。善男子,如昨梦故,当知生死及与涅槃,无起无灭,无来无去。其所证者,无得无失,无取无舍;其能证者,无作无止,无任无灭;于此证中,无能无所;毕竟无证,亦无证者,一切法性平等不坏。……于是,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右绕三匝,长跪叉手,而白佛言:“……世尊,若诸众生本来成佛,何故复有一切无明?若诸无明众生本有,何因缘故,如来复说本来成佛?十方异生本成佛道,后起无明,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?……”作是语已,五体投地,如是三请,终而复始。”尔时,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:“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如是分别,非为正问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从上述两段佛经原文,可以确定:众生皆有佛性。众生本来成佛,则是佛亲口所述。


一般人可能疑惑:“若诸众生本来成佛,何故复有一切无明?若诸无明众生本有,何因缘故,如来复说本来成佛?”这个问题,在上述佛经原文中,由金刚藏菩萨提出,世尊在开示后,明确答复:“如是分别,非为正问。”


那么如何理解众生本来成佛?不妨继续看佛经原文。


佛经原文如下:地藏菩萨摩诃萨言:“……我即为说如来法身,自性不空,有真实体,具足无量清净功业,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,非修非作,乃至一切众生身中,亦皆具足,不变不异,无增无减。……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60部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卷下


这段话来自于地藏王菩萨的开示,指出如来法身(自性不空、有真实体、自然圆满、非修非作)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(不变不异、无增无减)。


再看佛是如何解释如来法身与众生的:


佛经原文如下:舍利弗,即此法身,过于恒沙无边烦恼所缠,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,波浪漂流往来生死,名为众生。舍利弗,即此法身,厌离世间生死苦恼,弃舍一切诸有欲求,行十波罗蜜,摄八万四千法门,修菩提行名为菩萨。复次,舍利弗,即此法身,离一切世间烦恼使缠,过一切苦,离一切烦恼垢,得净得清净,住于彼岸清净法中,到一切众生所愿之地,于一切境界中究竟通达更无胜者,离一切障,离一切碍,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,名为如来应正遍知。是故,舍利弗,不离众生界有法身,不离法身有众生界,众生界即法身,法身即众生界。舍利弗,此二法者,义一名异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520部《佛说不增不减经》


佛经原文如下:尔时,世尊告慧命舍利弗:“此甚深义,乃是如来智慧境界,亦是如来心所行处。舍利弗,如是深义,一切声闻、缘觉智慧所不能知,所不能见,不能观察,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?唯有诸佛如来智慧,乃能观察知见此义。舍利弗,一切声闻、缘觉所有智慧,于此义中唯可仰信,不能如实知见观察。舍利弗,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,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,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,如来藏者即是法身。舍利弗,如我所说法身义者,过于恒沙不离不脱、不断不异、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520部《佛说不增不减经》


佛经原文如下: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,如来藏者即是法身……众生界即法身,法身即众生界。……大邪见者,所谓见众生界增,见众生界减……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,不如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心,谓众生界增,众生界减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520部《佛说不增不减经》


佛经原文如下:诸佛境界及以一切众生境界。此二境界是一法界无有差别。……如是一切如来境界。及以一切众生境界。是一境界无二无别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05部《力庄严三昧经》


上述两段经文核心句:众生界即法身,法身即众生界。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,如来藏者即是法身。


 

妄见生灭妄见涅磐


生死轮回乃至涅磐,皆为妄见。


佛经原文如下:云何无明?善男子,一切众生从无始来,种种颠倒,犹如迷人四方易处;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……由此妄有轮转生死,故名无明。善男子,此无明者,非实有体……一切众生于无生中,妄见生灭,是故说名轮转生死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佛经原文如下:善男子,一切众生从无始来,妄想执有我、人、众生及与寿命,认四颠倒为实我体,由此便生憎爱二境,于虚妄体重执虚妄,二妄相依生妄业道,有妄业故妄见流转,厌流转者妄见涅槃,由此不能入清净觉。……善男子,觉成就故,当知菩萨不与法缚、不求法脱,不厌生死、不爱涅槃,不敬持戒、不憎毁禁,不重久习、不轻初学。何以故?一切觉故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佛经原文如下: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,不知生死、涅槃差别,一切性妄想非性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71部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


佛经原文如下:善男子,一切如来妙圆觉心,本无菩提及与涅槃,亦无成佛及不成佛,无妄轮回及非轮回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 

二谛(世俗谛胜义谛)解读成佛


释迦牟尼成佛,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对于成佛与证佛菩提有如下的开示。


舍利弗,我以世俗因缘假说有我,非第一义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090部《佛藏经》


佛告善现:“我以五眼如实观察,决定无我实能证得无上菩提,安立有情三聚差别。然诸有情愚痴颠倒,于非实法起实法想,于非实有情起实有情想;我为除遣彼虚妄执,依世俗说,不依胜义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524卷


具寿善现复白佛言:“如来岂不安住胜义证大菩提?”“不也,善现。”“如来岂住妄想颠倒证大菩提?”“不也,善现。”具寿善现便白佛言:“如来若不安住胜义证大菩提,亦不安住妄想颠倒证大菩提,将无如来不能证得无上菩提?”佛言:“不也,我虽证得无上菩提而无所住,谓不住有为界,亦不住无为界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524卷


佛告善现:“虽依世俗有得圣果,而非胜义。若依胜义,非修圣道能得圣果,亦非不修圣道能得圣果,非离圣道能得圣果,亦非住圣道中能得圣果。所以者何?依胜义谛,道及道果、修与不修俱不可得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532卷


具寿善现便白佛言:“佛证无上正等觉时,所得佛法为依世俗说名为得,为依胜义说名得耶?”佛告善现:“此依世俗,不依胜义。若依胜义,能得、所得俱不可得。所以者何?若谓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,有所得者便执有二,执有二者不能得果亦无现观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537卷


若有人言:‘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’,须菩提,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,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于是中无实无虚,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。须菩提,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0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


善男子,一切如来妙圆觉心,本无菩提及与涅槃,亦无成佛及不成佛,无妄轮回及非轮回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一切诸如来,觉遍十方界,成道亦无得,本性圆满故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善男子,圆觉自性,非性性有,循诸性起,无取无证,于实相中,实无菩萨及诸众生。何以故?菩萨、众生皆是幻化,幻化灭故,无取证者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佛非过去得。非现在得。非未来得。所以说有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者。此但假名说有三世。非谓诸佛有去来今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521部《佛说坚固女经》


具寿善现白佛言:“世尊,无所得者,为有得、有现观、有无上正等菩提不?”佛言:“善现,若无所得,即是得、即是现观、即是无上正等菩提,以不坏法界故。善现,若有于是无所得中,欲有所得、欲得现观、欲得无上正等菩提,当知彼为欲坏法界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372卷


佛告善现:“若无所得即是得、即是现观、即是无上正等菩提。所以者何?以彼不坏法界相故。善现当知,若有于此无所得中欲有所得、欲得现观、欲得无上正等菩提,当知彼为欲坏法界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463卷


 

如何理解无取证者(毕竟无证亦无证者)


具寿善现白佛言:“世尊,无所得者,为有得、有现观、有无上正等菩提不?”佛言:“善现,若无所得,即是得、即是现观、即是无上正等菩提,以不坏法界故。善现,若有于是无所得中,欲有所得、欲得现观、欲得无上正等菩提,当知彼为欲坏法界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372卷


佛告善现:“若无所得即是得、即是现观、即是无上正等菩提。所以者何?以彼不坏法界相故。善现当知,若有于此无所得中欲有所得、欲得现观、欲得无上正等菩提,当知彼为欲坏法界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463卷


舍利子言:“曼殊室利,佛于法界岂不证耶?”“不也,大德。所以者何?佛即法界,法界即佛,法界不应还证法界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574卷


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:“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?”文殊师利言:“不也,舍利弗。何以故?世尊即是法界。若以法界证法界者,即是诤论。舍利弗,法界之相即是菩提。何以故?是法界中无众生相故,一切法空故,一切法空即是菩提,无二无分别故。舍利弗,无分别中则无知者,若无知者,即无言无说;无言说相,即非有非无,非知非不知,一切诸法亦复如是。何以故?一切诸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,如逆罪相不可思议。何以故?诸法实相不可坏故,如是逆罪亦无本性,不生天上,不堕地狱,亦不入涅槃。何以故?一切业缘皆住实际,不来不去,非因果非不因果。何以故?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。是故,舍利弗,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,清净行者不入涅槃;如是,比丘,非应供、非不应供,非尽漏、非不尽漏。何以故?于诸法中住平等故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20部《大宝积经》第116卷


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:“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?”文殊师利言:“不也,舍利弗。何以故?世尊即是法界,若以法界证法界者,即是诤论。舍利弗,法界之相即是菩提。何以故?是法界中无众生相,一切法空故;一切法空即是菩提,无二无分别故。舍利弗,无分别中则无知者,若无知者即无言说,无言说相即非有非无、非知非不知,一切诸法亦复如是。何以故?一切诸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。如逆罪相不可思议。何以故?诸法实相不可坏故。如是逆罪亦无本性,不生天上,不堕地狱,亦不入涅槃。何以故?一切业缘皆住实际,不来不去,非因非果。何以故?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8部《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


善男子,圆觉自性,非性性有,循诸性起,无取无证,于实相中,实无菩萨及诸众生。何以故?菩萨、众生皆是幻化,幻化灭故,无取证者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善男子,如昨梦故,当知生死及与涅槃,无起无灭,无来无去。其所证者,无得无失,无取无舍;其能证者,无作无止,无任无灭;于此证中,无能无所;毕竟无证,亦无证者,一切法性平等不坏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23部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

尔时,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语舍利弗言:“如是,如是,如汝所说。虽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心,恒不见有众生相;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,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。假使一佛住世,若一劫若过一劫,如此一佛世界,复有无量无边恒河沙诸佛,如是一一佛,若一劫若过一劫,昼夜说法心无暂息,各各度于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,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,乃至十方诸佛世界亦复如是,一一诸佛说法教化,各度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,于众生界亦不增不减。何以故?众生定相不可得故,是故众生界不增不减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8部《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


文殊师利白佛言:“……世尊,如是说法,无有众生已得涅槃、今得、当得。何以故?无有决定众生相故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8部《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


佛告大慧:“我说如来藏,不同外道所说之我。大慧,有时说空、无相、无愿、如、实际、法性、法身、涅槃、离自性、不生不灭、本来寂静、自性涅槃,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。如来应供等正觉,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,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。大慧,未来、现在菩萨摩诃萨,不应作我见计著。譬如陶家,于一泥聚,以人工、水、木轮、绳方便作种种器;如来亦复如是,于法无我,离一切妄想相,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,或说如来藏,或说无我。以是因缘故,说如来藏,不同外道所说之我。是名说如来藏,开引计我诸外道故,说如来藏,令离不实我见妄想,入三解脱门境界,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,作如是说如来之藏。若不如是,则同外道。是故,大慧,为离外道见故,当依无我如来之藏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71部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


 

如来法身色身


如来,即是法身。一切如来,不可以色身见。


佛经原文如下:善男子,一切如来、应、正等觉,不可以色身见。夫如来者,即是法身。善男子,如来法身,即是诸法真如、法界;真如、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,如来法身亦复如是,无来无去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399卷


佛经原文如下:调达愚人及诸外道,皆以色身见佛。舍利弗,如来不应以色身见,亦复不应以音声见。舍利弗,若人以色身见佛,是去佛远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090部《佛藏经》


佛经原文如下:尔时,世尊告文殊师利:“汝今真实见如来乎?”文殊师利白佛言:“世尊,如来法身本不可见,我为众生故来见佛。佛法身者不可思议,无相无形,不来不去,非有非无,非见非不见,如如实际不去不来,非无非有,非处非非处,非一非二,非净非垢,不生不灭。我见如来,亦复如是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9部《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》


佛经原文如下:舍利弗,此法身者是不生不灭法,非过去际、非未来际,离二边故。舍利弗,非过去际者,离生时故;非未来际者,离灭时故。舍利弗,如来法身常,以不异法故,以不尽法故。舍利弗,如来法身恒,以常可归依故,以未来际平等故。舍利弗,如来法身清凉,以不二法故,以无分别法故。舍利弗,如来法身不变,以非灭法故,以非作法故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520部《佛说不增不减经》


法身,非修非作,自然圆满。色身,为色蕴所摄,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修行一切善法增长满足,生如来色身。


佛经原文如下:地藏菩萨摩诃萨言:“……我即为说如来法身,自性不空,有真实体,具足无量清净功业,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,非修非作,乃至一切众生身中,亦皆具足,不变不异,无增无减。……又复愚痴坚执众生,闻如是等说亦生怯弱,以取如来法身本来满足,非修非作相故,起无所得相而生怯弱,或计自然堕邪倒见。我即为说,修行一切善法增长满足,生如来色身,得无量功德清净果报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60部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卷下


佛经原文如下:诸佛如来有二种身。皆具河沙功德。何等为二。所谓化身法身。而化身者。示从父母所生。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庄严其身。以智慧眼普观众生。智者瞻仰心生适悦。三业清净。一一相好百福具足。如是庄严百千福聚。大丈夫相皆色蕴摄。又复具足十力。四无所畏。三不空法。三念住法。三不护法。四无量法。具大丈夫一一最胜那罗延力。如是略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庄严功德具足圆满。是名化身。又复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有法身。不可思议不可称量。而无有人能广宣说。假使缘觉及诸声闻舍利弗等。最上利根善解深法。大智明达了种种义。而亦不能广大宣说法身功德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916部《佛说法身经》

 
 
 

Comments


Commenting on this post isn't available anymore. Contact the site owner for more info.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