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
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知道

  • xueforen
  • Nov 23, 2021
  • 14 min read

 

阿弥陀佛,在此世界中,亦称无量光佛、无量寿佛。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3部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

阿弥陀佛光明所照最大,诸佛光明皆所不能及也。……阿弥陀佛光明极善,善中明好,甚快无比,绝殊无极也。阿弥陀佛光明,清洁无瑕秽,无缺减也。阿弥陀佛光明姝好,胜于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,诸佛光明中之极明也,光明中之极好也,光明中之极雄杰也,光明中之快善也,诸佛中之王也,光明中之极尊也,光明中之最明无极也。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4部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:

无量寿佛光明显赫,照曜十方诸佛国土,莫不闻焉。不但我今称其光明,一切诸佛、声闻、缘觉、诸菩萨众,咸共叹誉亦复如是。佛言:“我说无量寿佛,光明威神,巍巍殊妙,昼夜一劫尚未能尽!”……佛语阿难:“又无量寿佛,寿命长久不可称计,汝宁知乎?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,悉令成就声闻、缘觉,都共集会,禅思一心,竭其智力,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,计其寿命长远之数,不能穷尽知其限极。”


 

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4部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四十八愿如下:

设我得佛,国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寿终之后,复更三恶道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悉真金色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形色不同,有好丑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识宿命,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天眼,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天耳,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,不悉受持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见他心智,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神足,于一念顷,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若起想念贪计身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光明有限量,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寿命有限量,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声闻有能计量,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,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寿命无能限量。除其本愿,修短自在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乃至闻有不善名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十方世界无量诸佛,不悉咨嗟称我名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;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。

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至心发愿欲生我国;临寿终时,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系念我国,植众德本,至心回向欲生我国,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,究竟必至一生补处。除其本愿自在所化,为众生故被弘誓铠,积累德本度脱一切,游诸佛国修菩萨行,供养十方诸佛如来,开化恒沙无量众生,使立无上正真之道,超出常伦诸地之行,现前修习普贤之德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承佛神力供养诸佛,一食之顷,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在诸佛前现其德本,诸所求欲供养之具,若不如意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不能演说一切智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一切万物严净光丽,形色殊特,穷微极妙,无能称量。其诸众生,乃至逮得天眼,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乃至少功德者,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若受读经法,讽诵持说,而不得辩才智慧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智慧辩才,若可限量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土清净,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犹如明镜睹其面像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自地以上至于虚空,宫殿、楼观、池流、华树,国土所有一切万物,皆以无量杂宝、百千种香而共合成,严饰奇妙超诸天人,其香普熏十方世界,菩萨闻者皆修佛行。若不如是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,蒙我光明触其身者,身心柔软超过天人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,闻我名字,不得菩萨无生法忍、诸深总持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其有女人闻我名字,欢喜信乐,发菩提心,厌恶女身,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寿终之后,常修梵行至成佛道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,闻我名字,五体投地,稽首作礼,欢喜信乐,修菩萨行,诸天世人莫不致敬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欲得衣服,随念即至,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,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所受快乐,不如漏尽比丘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,应时如愿,于宝树中皆悉照见,犹如明镜睹见其面像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至于得佛,诸根缺陋不具足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。住是三昧,一发意顷,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寿终之后生尊贵家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欢喜踊跃,修菩萨行,具足德本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皆悉逮得普等三昧。住是三昧,至于成佛,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随其志愿所欲闻法,自然得闻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不即得至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。

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不即得至第一忍、第二第三法忍,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。


 

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,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两大上首菩萨。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4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:

佛告阿难:“……有二菩萨最尊第一,威神光明,普照三千大千世界。”阿难白佛:“彼二菩萨,其号云何?”佛言:“一名观世音,二名大势至。此二菩萨,于此国土修菩萨行,命终转化生彼佛国。……”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3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(此经中两菩萨名即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)

诸菩萨中有最尊两菩萨,常在佛左右坐侍正论。佛常与是两菩萨共对坐,议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。若欲使是两菩萨到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所,即便飞行,随心所欲至到飞行,使疾如佛,勇猛无比。其一菩萨名盖楼亘,其一菩萨名摩诃那钵,光明智慧最第一,顶中光明各焰照他方,千须弥山佛国中常大明。……佛言:“世间人民,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若有急恐怖县官事者,但自归命是盖楼亘菩萨、摩诃那钵菩萨所,无不得解脱者。”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42部 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》卷第六之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:

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:“我忆往昔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无量光,十二如来相继一劫,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,彼佛教我念佛三昧。譬如有人,一专为忆,一人专忘,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见非见;二人相忆,二忆念深,如是乃至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,不相乖异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,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?子若忆母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不相违远。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;去佛不远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如染香人身有香气,此则名曰香光庄严。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入无生忍,今于此界,摄念佛人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”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972部 《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》:

尔时彼二童子。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胜华藏于汝意云何。彼时胜威王者岂异人乎。即今无量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是。彼时宝严童子者。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是。宝上童子者。今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。是二菩萨。于彼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所。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


 

西方极乐世界究竟在哪?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3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

佛告阿难:“阿弥陀作佛已来,凡十小劫。所居国土,名须摩题,正在西方,去是阎浮提地界,千亿万须弥山佛国。……”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4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:

佛告阿难:“法藏菩萨,今已成佛,现在西方,去此十万亿刹。其佛世界,名曰安乐。”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部《大宝积经》:

佛告阿难:“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,彼有世界名曰极乐,法处比丘在彼成佛,号无量寿,今现在说法,无量菩萨及声闻众恭敬围绕。”


 

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?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96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

彼土何故名为极乐?其国众生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。……极乐国土,七重栏楯,七重罗网,七重行树,皆是四宝周匝围绕,是故彼国名曰极乐。……彼佛国土无三恶道。



 

执持阿弥陀佛名号


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96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


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;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24部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


 

往生咒
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97部 《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附神力传》摘录整理:

南无阿弥多婆夜哆(多曷切一)他伽哆(都饿切二)夜哆地(途卖切三)夜他阿弥利(上声四)都婆毗(五)阿弥利哆(六)悉眈婆毗(七)阿弥利哆(八)毗迦兰谛(九)阿弥利哆(十)毗迦兰哆(十一)伽弥腻(十二)伽伽那(十三)枳多迦隶(十四)莎婆诃(十五)

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能诵此咒者,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,无令怨家而得其便,现世常得安隐,临命终时任运往生。

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者,乃宋元嘉末年,求那跋陀重奉制译,合计五十九字一十五句。龙树菩萨愿生安养,梦感此咒。耶舍三藏诵此咒,天平寺锈法师,从耶舍三藏口受此咒。其人云:“经本外国不来。若欲受持咒法,嚼杨枝、澡豆、漱口、然香,于佛像前胡跪合掌,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,即灭四重、五逆、十恶、谤方等罪,悉得灭除。现世所求皆得,不为恶鬼神所惑乱。若数满二十万遍,即感得菩提牙生。若至三十万遍,即面见阿弥陀佛。”


 

西方极乐世界,有声闻众、缘觉众、菩萨众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有三辈、九品。


所谓三辈,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4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:

【上辈】佛告阿难:“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愿生彼国,凡有三辈。其上辈者,舍家弃欲而作沙门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无量寿佛,修诸功德,愿生彼国。此等众生临寿终时,无量寿佛,与诸大众现其人前,即随彼佛往生其国,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,住不退转,智慧勇猛,神通自在。是故,阿难,其有众生,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,应发无上菩提之心,修行功德,愿生彼国。”

【中辈】佛告阿难:“其中辈者,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愿生彼国。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,当发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念无量寿佛,多少修善,奉持斋戒,起立塔像,饭食沙门,悬缯燃灯,散华烧香,以此回向愿生彼国。其人临终,无量寿佛化现其身,光明相好具如真佛,与诸大众现其人前,即随化佛往生其国,住不退转。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。”

【下辈】佛告阿难:“其下辈者,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欲生彼国。假使不能作诸功德,当发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意乃至十念,念无量寿佛,愿生其国。若闻深法,欢喜信乐,不生疑惑,乃至一念念于彼佛,以至诚心愿生其国。此人临终,梦见彼佛,亦得往生;功德、智慧,次如中辈者也。”


所谓九品,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94部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:

【上品上生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:“凡生西方有九品人:上品上生者,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,发三种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三?一者、至诚心,二者、深心,三者、回向发愿心。具三心者,必生彼国。复有三种众生,当得往生。何等为三?一者、慈心不杀,具诸戒行;二者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;三者、修行六念,回向发愿,愿生彼佛国。具此功德,一日乃至七日,即得往生。生彼国时,此人精进勇猛故,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,及大势至、无数化佛,百千比丘、声闻大众、无量诸天、七宝宫殿,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,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。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,与诸菩萨授手迎接。观世音、大势至,与无数菩萨,赞叹行者,劝进其心。行者见已,欢喜踊跃,自见其身,乘金刚台,随从佛后,如弹指顷往生彼国。生彼国已,见佛色身众相具足,见诸菩萨色相具足,光明宝林演说妙法。闻已,即悟无生法忍,经须臾间,历事诸佛遍十方界,于诸佛前次第受记。还至本国,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。是名上品上生者。”

【上品中生】“上品中生者,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,善解义趣,于第一义心不惊动,深信因果,不谤大乘。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。行此行者,命欲终时,阿弥陀佛与观世音,及大势至、无量大众眷属围绕,持紫金台至行者前,赞言:‘法子,汝行大乘,解第一义,是故我今来迎接汝。’与千化佛一时授手。行者自见坐紫金台,合掌叉手,赞叹诸佛,如一念顷,即生彼国七宝池中。此紫金台如大宝华,经宿即开。行者身作紫磨金色,足下亦有七宝莲华。佛及菩萨俱放光明,照行者身,目即开明。因前宿习,普闻众声,纯说甚深第一义谛。即下金台,礼佛合掌,赞叹世尊。经于七日,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。应时即能飞至十方,历事诸佛,于诸佛所修诸三昧。经一小劫,得无生法忍,现前受记。是名上品中生者。”

【上品下生】“上品下生者,亦信因果,不谤大乘,但发无上道心。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。彼行者命欲终时,阿弥陀佛及观世音,并大势至,与诸眷属,持金莲华,化作五百化佛,来迎此人。五百化佛一时授手,赞言:‘法子,汝今清净,发无上道心,我来迎汝。’见此事时,即自见身坐金莲华,坐已华合,随世尊后,即得往生七宝池中。一日一夜莲华乃开,七日之中乃得见佛。虽见佛身,于众相好心不明了,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。闻众音声,皆演妙法。游历十方供养诸佛,于诸佛前闻甚深法,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,住欢喜地。是名上品下生者。”

【中生上品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:“中品上生者,若有众生受持五戒,持八戒斋,修行诸戒,不造五逆,无众过恶。以此善根,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。行者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,放金色光,至其人所,演说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,赞叹出家得离众苦。行者见已,心大欢喜,自见己身坐莲华台,长跪合掌,为佛作礼,未举头顷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,莲华寻开。当华敷时,闻众音声赞叹四谛,应时即得阿罗汉道、三明、六通,具八解脱。是名中品上生者。”

【中品中生】“中品中生者,若有众生,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,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,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,威仪无缺。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。戒香薰修,如此行者命欲终时,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,放金色光,持七宝莲华,至行者前。行者自闻空中有声,赞言:‘善男子,如汝善人,随顺三世诸佛教故,我来迎汝。’行者自见坐莲华上,莲华即合,生于西方极乐世界。在宝池中,经于七日,莲华乃敷。华既敷已,开目合掌,赞叹世尊,闻法欢喜,得须陀洹;经半劫已,成阿罗汉。是名中品中生者。”

【中品下生】“中品下生者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孝养父母,行世仁义。此人命欲终时,遇善知识,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,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,闻此事已,寻即命终,譬如壮士屈伸臂顷,即生西方极乐世界。经七日已,遇观世音及大势至,闻法欢喜,得须陀洹;过一小劫,成阿罗汉。是名中品下生者。

【下品上生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:“下品上生者,或有众生,作众恶业,虽不诽谤方等经典,如此愚人多造恶法,无有惭愧。命欲终时,遇善知识,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,以闻如是诸经名故,除却千劫极重恶业。智者复教合掌叉手,称‘南无阿弥陀佛’,称佛名故,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。尔时彼佛,即遣化佛、化观世音、化大势至,至行者前,赞言:‘善哉!善男子,汝称佛名故,诸罪消灭,我来迎汝。’作是语已,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,见已欢喜,即便命终,乘宝莲华,随化佛后,生宝池中。经七七日,莲华乃敷。当华敷时,大悲观世音菩萨,及大势至菩萨,放大光明,住其人前,为说甚深十二部经;闻已信解,发无上道心;经十小劫,具百法明门,得入初地。是名下品上生者。得闻佛名、法名,及闻僧名、闻三宝名,即得往生。”

【下品中生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:“下品中生者,或有众生,毁犯五戒、八戒,及具足戒。如此愚人,偷僧祇物,盗现前僧物,不净说法,无有惭愧,以诸恶法而自庄严。如此罪人,以恶业故,应堕地狱。命欲终时,地狱众火一时俱至,遇善知识,以大慈悲,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,广赞彼佛光明神力,亦赞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。此人闻已,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,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,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,如一念顷,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。经于六劫,莲华乃敷。当华敷时,观世音、大势至,以梵音声安慰彼人,为说大乘甚深经典;闻此法已,应时即发无上道心。是名下品中生者。”

【下品下生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:“下品下生者,或有众生,作不善业,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。如此愚人,以恶业故,应堕恶道,经历多劫,受苦无穷。如此愚人,临命终时,遇善知识,种种安慰,为说妙法,教令念佛。彼人苦逼,不遑念佛,善友告言:‘汝若不能念彼佛者,应称归命无量寿佛。’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,称‘南无阿弥陀佛’。称佛名故,于念念中,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命终之时,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,如一念顷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于莲华中,满十二大劫,莲华方开。当华敷时,观世音、大势至以大悲音声,即为其人广说实相,除灭罪法;闻已欢喜,应时即发菩提之心。是名下品下生者。


 

应修十种广大行愿


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。称叹如来胜功德已。告诸菩萨及善财言。善男子。如来功德。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。相续演说不可穷尽。若欲成就此功德门。应修十种广大行愿。何等为十。一者礼敬诸佛。二者称赞如来。三者广修供养。四者忏悔业障。五者随喜功德。六者请转法轮。七者请佛住世。八者常随佛学。九者恒顺众生。十者普皆回向。…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。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。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。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。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。相续不断。所得功德。若复有人。闻此愿王。一经于耳。所有功德。比前功德。百分不及一。千分不及一。乃至优波尼沙陀分。亦不及一。或复有人。以深信心。于此大愿。受持读诵。乃至书写一四句偈。速能除灭五无间业。所有世间身心等病。种种苦恼。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。皆得销除。一切魔军。夜叉罗刹。若鸠槃荼若毗舍阇。若部多等。饮血啖肉诸恶鬼神。皆悉远离。或时发心。亲近守护。是故若人诵此愿者。行于世间。无有障碍。如空中月出于云翳。诸佛菩萨之所称赞。一切人天皆应礼敬。一切众生悉应供养。此善男子。善得人身。圆满普贤所有功德。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。具三十二大丈夫相。若生人天。所在之处。常居胜族。悉能破坏一切恶趣。悉能远离一切恶友。悉能制伏一切外道。悉能解脱一切烦恼。如师子王摧伏群兽。堪受一切众生供养。又复是人。临命终时。最后刹那。一切诸根悉皆散坏。一切亲属悉皆舍离。一切威势悉皆退失。辅相大臣。宫城内外象马车乘。珍宝伏藏。如是一切无复相随。唯此愿王不相舍离。于一切时。引导其前。一刹那中。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到已即见阿弥陀佛。文殊师利菩萨。普贤菩萨。观自在菩萨。弥勒菩萨等。此诸菩萨色相端严。功德具足。所共围绕。其人自见。生莲华中。蒙佛授记。得授记已。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。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。以智慧力。随众生心。而为利益。不久当坐菩提道场。降伏魔军。成等正觉。转妙法轮。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。发菩提心。随其根性。教化成熟。乃至尽于未来劫海。广能利益一切众生。善男子。彼诸众生。若闻若信此大愿王。受持读诵。广为人说。所有功德。除佛世尊余无知者。是故汝等。闻此愿王。莫生疑念。应当谛受。受已能读。读已能诵。诵已能持。乃至书写。广为人说。是诸人等。于一念中。所有行愿。皆得成就。所获福聚无量无边。能于烦恼大苦海中。拔济众生。令其出离。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85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》卷第四十《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

 
 
 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