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为什么行菩萨道者不证二乘
行菩萨道者特别注意:菩萨行者,不证声闻果位(声闻四果)、不证缘觉果位(辟支佛);如果取证声闻果位或缘觉果位,则退堕二乘地,破菩萨道,是为菩萨魔事。 不证声闻辟支佛果 尔时,多闻世尊告进力菩萨摩诃萨言:‘善男子,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功德智慧,以大悲力不舍众生,远离声闻、辟支佛地...


为什么行菩萨道者不求菩提
菩提实不可得(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) 佛告思无量义菩萨:“善男子,菩提心者,非有非造离于文字。菩提即是心,心即是众生。若能如是解,是名菩萨修菩提心。菩提非过去、未来、现在,如是心、众生亦非过去、未来、现在,能如是解名为菩萨。然于是中实无所得,以无所得故得。若于一切法无...


为什么菩萨行者会退堕二乘
退堕二乘 世尊,菩萨摩诃萨若观生死而起惊怖,则堕非道,不能利益一切众生通达如来甚深境界。云何非道?所谓贪乐声闻、辟支佛地,于诸众生无大悲心。何以故?声闻、辟支佛道即非菩萨摩诃萨道。何以故?声闻、缘觉怖畏生死求速出离,功德智慧则不具足,以是义故非菩萨道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9部《...


为什么行菩萨道者不应证灭
为什么行菩萨道者不应证灭 问曰。善男子。如来说菩萨不证灭。若菩萨证灭。是菩萨堕声闻辟支佛地。如来何故作如是说。答曰。善男子。言证者名为现见。然灭法不可现见。是故如来。说灭法不可见。若法不可见。彼法亦不可证。是故如来说菩萨不见灭不证灭。依此义故。如来说菩萨不证灭。声闻取法相故...


菩萨十地当作是观亦如幻化
菩萨十地当作是观亦如幻化 文殊师利报天子曰:“菩萨十地当作是观,亦如幻化。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3部《佛说如幻三昧经》 勿于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而生贪爱 善男子,汝勿于预流果而生贪爱,亦勿于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而生贪爱。所以者何?以预流、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果非可贪爱。何以故?以一...


菩萨行者不厌生死不乐涅磐
菩萨摩诃萨若观生死而起惊怖则堕非道 世尊,菩萨摩诃萨若观生死而起惊怖,则堕非道,不能利益一切众生通达如来甚深境界。云何非道?所谓贪乐声闻、辟支佛地,于诸众生无大悲心。何以故?声闻、辟支佛道即非菩萨摩诃萨道。何以故?声闻、缘觉怖畏生死求速出离,功德智慧则不具足,以是义故非菩萨...


如何理解所谓八万四千法门
八万四千法门 佛言:“从一地乃至后一地,自所行处,及佛行处,一切知见故。本业者:若菩萨住百佛国中,作阎浮四天王,修百法门,二谛平等心化一切众生(初地)。若菩萨住千佛国中,作忉利天王,修千法门,十善道化一切众生(二地)。若菩萨住十万佛国中,作焰天王,修十万法门,四禅定化一切众...


为什么说不取不舍住无所住
不住有为界亦不住无为界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:“世尊,为住胜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耶?”“不也,善现。”“世尊,为住颠倒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耶?”“不也,善现。”“世尊,若不住胜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,亦不住颠倒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者,将无世尊不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耶?”“不也,善现。我虽证得无上...


如何看待菩萨受傍生恶趣身
正性定聚 尔时,具寿善现白佛言:“世尊,是诸菩萨摩诃萨为住正性定聚,为住不定聚耶?”佛言:“善现,是诸菩萨摩诃萨皆住正性定聚,非不定聚。”具寿善现复白佛言:“世尊,是诸菩萨摩诃萨为住何等正性定聚?为声闻乘,为独觉乘,为佛乘耶?”佛言:“善现,是诸菩萨摩诃萨皆住佛乘正性定聚,...


佛经原文对神通有哪些陈述
佛言:……善现,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,应自起菩萨神通,亦教他起菩萨神通,恒正称扬起菩萨神通法,欢喜赞叹起菩萨神通者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324卷 时,文殊师利菩萨普告众言:“诸仁者,若诸菩萨住四种行,则能成就一切善法。何等为四?一者、持戒,二者...


为度众生随其所应现佛国异
诸佛如来所居之处无有秽土 尔时,众中有一天子,名曰光德,即从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向佛,头面作礼白佛言:“世尊,诸佛菩萨应游净土,娑婆世界是不清净,云何世尊出现此土?”尔时,佛告光德天子:“诸佛如来所居之处无有秽土。”于是,世尊即以神力现此三千大千世界,地平如掌琉璃...


认知娑婆世界与释迦牟尼佛
彼界堪忍贪恚愚痴及诸苦恼是故名为娑婆世界(娑婆世界意为堪忍世界) 尔时,北方去此过六万三千佛刹,有世界名常庄严,彼现有佛号娑罗起王。……佛言:“善男子,于此南方过六万三千佛刹,有世界名娑婆,佛号释迦牟尼,为欲召集诸菩萨故而现此瑞。”彼菩萨言:“何故名为娑婆世界?”佛言:“彼...


贤劫千佛之当来下生弥勒佛
弥勒菩萨下生成佛 弥勒菩萨会在人寿84000岁时来人间成佛。欲界六天的第一天(四天王天)的一日一夜,相当于地球的50年,欲界第二天(忉利天)的一日一夜,相当于地球的100年,欲界第三天(夜摩天)的一日一夜,相当于地球的200年,欲界第四天(兜率天:弥勒净土所在)的一日一夜,...


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知道
阿弥陀佛,在此世界中,亦称无量光佛、无量寿佛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3部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 阿弥陀佛光明所照最大,诸佛光明皆所不能及也。……阿弥陀佛光明极善,善中明好,甚快无比,绝殊无极也。阿弥陀佛光明,清洁无瑕秽,无缺减也。阿弥陀佛光明姝好,胜于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,诸佛光...


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常见问题
对于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存在着一些常见的现象与观点(误区): 误区一: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刻成佛 西方极乐世界,菩萨众多,但佛只有阿弥陀佛,并无第二尊佛。为什么? 参考佛经原文:佛告迦葉:“一佛国土,一佛施作佛事……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436部《大法鼓经》...


什么是三净肉如何看待吃素
关于饮食 食肉的问题,可以说是学佛过程中,一个大难题,常常困扰很多人。那么佛经对于食肉,有哪些论述? 通过阅读乾隆大藏经中的经文,总结归纳佛经对于食肉的观点后,呈现出这样几种情形(存在对立矛盾): 1、可以吃三净肉(鱼肉称为美食)...


佛经原文对淫欲有哪些陈述
十方无量诸佛世界,或有女人,或无女人。 地藏答言:“千万世界,乃及国土,或有地狱,或无地狱;或有女人,或无女人……”——乾隆大藏经第998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 三界中,欲界存在淫欲,色界与无色界没有淫欲存在(色界色身无男女差异)。...


佛经原文对淫戒有哪些陈述
沙弥戒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。为沙弥说十戒。何等为十。……尽寿离杀生。是沙弥戒。是中尽寿离杀生。……尽寿离不与取。是沙弥戒。是中尽寿离不与取。……尽寿离非梵行。是沙弥戒。是中尽寿离非梵行。……尽寿离妄语。是沙弥戒。是中尽寿离妄语。……尽寿离饮酒。是沙...


菩萨戒与声闻戒的差异区别
时,舍利子便答具寿满慈子言:“若诸菩萨安住声闻、独觉作意,是名菩萨非所行处,若诸菩萨安住此处,应知是为菩萨犯戒。若诸菩萨行于非处,是诸菩萨决定不能摄受净戒波罗蜜多;若诸菩萨决定不能摄受净戒波罗蜜多,是诸菩萨舍本誓愿;若诸菩萨舍本誓愿,应知是为菩萨犯戒。——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...


佛菩萨对于八正道有何开示
八正道 云何正见?若见出世不起我见、众生寿命养育士夫、断见常见、有见无见,亦复不起善与不善无记等见,乃至不起生死涅槃二相之见,是名正见。云何正思惟?若思能起贪欲、嗔、痴诸烦恼等,是不名正。是正思惟不思不起如是等事,唯思戒、定、智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。是正思惟能思如是住戒等聚,...